在网络时代的虚拟空间里,有那么一种声音,总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拨开层层迷雾,似灯塔照亮人们的精神世界,为偶尔迷路的人们指引前行的道路,这就是网络评论的力量。
2019年11月20日,作为安徽首个市级融媒体原创网评栏目,皖中评带着这个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诞生了。甫一出生,皖中评就坚持身沾露珠,脚踩泥土,不偏不倚,客观理性,追求真理、真相、权威。鞭挞假丑恶,歌颂真善美。栏目开办之初,皖中评也很快确定了自己的定位:传播主流价值、引领网络舆论、回应百姓关切、传递网民心声。
合肥在线网站皖中评栏目截图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2019-2024,皖中评一晃走过了5年岁月。5年中,皖中评就像一座灯塔,不断拨开迷雾,为网络世界的路人指明未来的方向,给予人们前行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2500余篇评论作品的推送,超过2个亿的累计阅读量,安徽新闻奖网络类名专栏的收获,50余位特约评论员的队伍,不断扩大的大学生新锐力量的加入,2件全网推送单篇5000万加原创作品的产生,以及持续不断的品牌影响力的提升……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披荆斩棘,矢志不渝,终于结出了皖中评的颗颗硕果。
关键词一:突破地域看世界 带着温度写文章
皖中评开栏之初,立足合肥,扎根安徽。合肥乃至安徽的行政改革,“合肥好人”的凡人善举,大事小情,这些沾着露珠、带着泥土芬芳、冒着热气、充满智慧和理性思辨的网络评论,是皖中评栏目追求的目标。
《三天销售17亿 见证新能源汽车“风景这边独好”》《从“制”到“智”,乘风破浪再起航》,深度解读合肥乘“智”而上,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为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破浪前行的雄心壮志;
比亚迪合肥基地生产线。记者 张大岗/摄
《合肥,何以“养人”?》《企业家组团来合肥“研学”:你若芬芳,蝴蝶自来》揭秘合肥抛出一系列“政策红包”,实则是在布局“养人合肥”生态氛围的大文章;
《合肥百岁寿星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群众“点单”,政府“上菜”,老旧小区改到群众“心坎上”》从小切口反映合肥这座城市的“善”和“暖”;
《越来越亮的巢湖“名片”见证合肥更加宜居宜业》剖析合肥天更蓝,水更绿的深层原因;
《合肥夏日浪漫风景为何能“夜游”央视?》给出合肥如何更好利用文化资源的建议。
《新质生产力为合肥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充分利用科创优势 合肥“逐梦空天”产业正迎来高光时刻》《合肥:“年轻态”,细细品》……通读一篇篇皖中评文章,你能领悟出合肥这座“黑马城市”崛起的奥秘,看到合肥乃至安徽众多产业图谱的“热气腾腾”,切实感受到江淮大地经济科技农业发展的“热辣滚烫”。无论是老合肥还是新合肥人,你的内心一定会升起一份自豪和感动。
真理愈辩愈明,视野越走越宽。2024年,皖中评放眼全国乃至全球——
《<黑神话:悟空>:文化破圈需要科技出圈》将关注点放在文化自信,是新锐大学生评论员的深度思考;《智能向善,有何深意?》将目光投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春节申遗成功是文化自信,更是责任担当》为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呐喊……从这些热点事件的深度剖析中,你能感受一个时代的点滴脉动,亿万网民更是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独立、欣欣向荣的中国。
关键词二:弘扬人间真善美占领主流舆论场
无论是事件解读,还是理论阐述,皖中评似乎拥有一种触动人心的魔力——
她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偏不倚,娓娓道来;她超越了纯粹说理的“套路”,或以讲故事的方式地传递出主流媒体的观点,牢牢占领主流舆论场。
合肥的延乔路突然成了一条“网红路”。皖中评在它一夜爆火的当天,迅速抛出评论《延乔路刷屏背后的精神赓续》,解读百姓自发表达敬意的动机是民众对红色基因的赓续和传承,立即刷爆全网,引发5000万+的浏览量。
2024年5月14日,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完成了12名新增烈士姓名的补刻工作,《刻下的是烈士英名,更是一种不朽的精神》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合肥的“红色故事”。
“皖中评”中不乏这些故事化传播“红色基因”的例子。
针对一些社会负面现象,皖中评则一针见血,给予辛辣讽刺。《与其“精装”朋友圈,不如过好“毛坯”人生》 抨击了某些人贪慕虚荣的心理,真诚给出“不如从今天开始,将自己的人生‘精装’起来”的合理建议。
面对网络谣言,皖中评坚定地摆正立场,和广大网民一起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谣言不是蹭流量的“密码”》抨击了部分网民歪曲事实,对肥东地震进行严重中伤的不法行为。皖中评的有力发声及时引导了社会舆论,也给全体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网络辟谣课。
关键词三:形式多样求创新 脚沾泥土写芬芳
从单纯的文字评论到精辟的三句评,从漫评到小视评……5年来,皖中评紧跟融媒发展步伐,在栏目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
大街小巷的人情冷暖,始终是皖中评关注的重要话题。《从“听得懂话”的理发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分析了“发型师晓华”火爆全网的原因,指出“对技艺精益求精的匠心、与顾客真诚沟通的品质,正是当下许多行业所缺失的宝贵品质”。
《下好“绣花”功夫,让“地摊烟火气”更具“文明范”》将视角对准城市的难点和痛点,指出地摊经济与现代城市文明并不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通过精细化管理,完全可以成为城市生活的名片、经济活力的窗口、时尚潮流的新宠。
漫评《医检互认,何时扫清"拦路虎"?》指出各个医院间医检互不相认,患者费钱又费力的不正常现象;《千里之堤,溃于“蚁贪”》聚焦国家一直重拳打击的腐败问题;《变味的“短视频”》则将目光投向了靠“卖惨”吸引流量的短视频。漫评作品用辛辣的笔触抨击了现实,比传统的文字说教更有吸引力。
经过5年发展,皖中评这一“评论家族”,不断拓展“家族成员”,已形成深度评、大家谈、及时点、青年说、漫评、小视评等系列子栏目。在传播方式上,皖中评广泛应用融合媒体传播技术,重点稿件同步推送进行矩阵式传播。5年来共荣获安徽新闻奖等各类奖项17项,为推动合肥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著名专家、知名学者、草根阶层、意见领袖、互联网大V、新闻记者、高校师生……皖中评一直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多元化的网络评论员队伍。自2023年启动“以评聚力——寻找高校评论新力量”活动以来,皖中评向高校敞开大门,吸纳众多“青春力量”“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尽显合肥青年激扬笔端的锐气!这支越来越壮大的评论员队伍参与并见证了皖中评的发展。他们跟随皖中评下基层,探企业,访文旅,走乡村,用鲜活的笔触书写这座城市的芬芳。
关键词四:提升品牌影响力 破阵出圈再起航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淮小邑,到声名在外的“黑马”城市,合肥藏着怎样不为人所知的“秘密”?探寻“科创合肥”成长轨迹,破解“智造合肥”发展密码,剖析“万亿合肥”活力秘笈,描摹“绿色合肥”生态画卷……皖中评聚焦合肥发展的方方面面,及时、主动、精准、有效发声。这一件件作品好似一张张鲜活的“城市名片”,向世界发出了合肥这座中部省份城市在资源禀赋先天欠缺的情况下,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弯道超车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合肥好声音”。
2024年9月22日,俯瞰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马二虎/摄(安徽图片网供图)
继《延乔路刷屏背后的精神赓续》后,2021年8月,皖中评直面饭圈之怪现状,及时推出《“吴亦凡救援群”超界!超线!饭圈再大,也有边界!》,给深陷泥淖的“饭圈”青年上了重要一课。该评论被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全网推送,总浏览量达5000万加,成为当年的第二件现象级作品。
入选《全国优秀网评选》,入围“好评中国”终评,2500余篇评论作品的推送,超过2个亿的累计阅读量,安徽新闻奖网络类一等奖的收获,50余位特约评论员队伍,不断吸纳的大学生新锐力量……最终成就了5年之后皖中评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5年来,“皖中评”多次出圈出彩,逐渐成长为安徽乃至长三角地区备受关注的网络评论栏目之一,也从时间维度上成就了一次新时代网络评论发展的审视与跨越。这一组数据背后,体现了一个团队高度的凝聚力,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更是一群人对网络评论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10周年,也是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年。5周年之后,“皖中评”将高擎时代精神之炬,继续扛起引导主流舆论之重任。
守正创新,破阵出圈,
求真务实,立足大势,
讲好合肥、安徽乃至中国故事,
让安徽评论唱得更响亮!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戴小花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婉娅科技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ibkle.com/post/199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婉娅科技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2021年清宫图表最准确版,一键清理,设备性能焕然一新,无缝体验更畅快!》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婉娅科技网]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在网络时代的虚拟空间里,有那么一种声音,总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拨开层层迷雾,似灯塔照亮人们的精神世界,为偶尔迷路的人们指引前行的道路,这就是网络评论的力量。 2019年11月2...